找到相关内容801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顿悟成佛

    修行,方能获得“相解脱”而超凡入圣。相解脱主要是转变前六识的错误认识为正确的认识,是在正对境(六尘)的现实生活中,以般若智慧,活参活悟,现证现观,不取法相,不取非法相而修行。因此,从前六识以智慧遣相...从不落有无的实相言,不能说定有顿与渐。三是从大悲无尽以度众生言,就是三大阿僧祇劫,仍觉时间短;从大智以见法性言,就是当下成佛都觉时间长,何以故?般若不见有时空故,当下仍在时空中。是故不应定执有顿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654724.html
  • 与情(三、四、五) -- 民间佛教的来龙去脉

    不变性,故一切皆,人须以智慧,是一种哲学。佛学研究者常以哲学超越其它宗教,本文研究的哲思之来龙去脉,并说明它可以是 一种人生境界,但决不是终极的境界;人可超越之,而转入更高的领悟中。 ...,在世界各不同哲学体系中,别树一帜,其思想关键在视万有为因缘 所起,本质皆无不变性,故一切皆,人须以智慧,是一种哲学。佛学研究者常以哲学超越其他宗教,本文研究的哲思之来龙去脉,并说明它...

    梁燕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3059961.html
  • 禅语今释,顿悟成佛

    正确的认识,是在正对境(六尘)的现实生活中,以般若智慧,活参活悟,现证现观,不取法相,不取非法相而修行。因此,从前六识以智慧遣相的角度言,一念觉照,一念自在,念念觉照,念念自在,故可说言顿悟。  ...实相。故从不落有无的实相言,不能说定有顿与渐。三是从大悲无尽以度众生言,就是三大阿僧祇劫,仍觉时间短;从大智以见法性言,就是当下成佛都觉时间长,何以故?般若不见有时空故,当下仍在时空中。是故不应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5860390.html
  • 天台宗略说

    天台宗略说  天台宗以龙树为初祖,北齐慧文为二祖。慧文禅师学行精严,读《大智度论》:‘三智实在一心中得’一语,和《中论》:‘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,亦名为假名,亦名中道义’一偈。于是朗然顿悟一心三...事造三千,事相是从理性本具而起,所以更有理具三千。‘两重三千,同居一念’。  (二)一心三与三谛说  ‘三’即、假、中三。有内外三之分:内三观依《智度论》三智一心中得而立。一会无相谓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370498.html
  • 心好就是造作等流好

    最大:第一个是赵朴老,赵朴老在中国佛协当会长当的最久了;第二个是法师,法师是到藏地依止过康萨喇嘛十余年,康萨喇嘛也是能海上师的老师;第三个是证果法师,证果法师也做过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。   ...那里。他就天天去拜,然后请到屋里就每天供一杯水。每天供一杯水,就说一句:求佛菩萨,开我智慧!然后到晚上就把这杯水喝下去。他的等流习性就是很喜欢供养。很多人学禅宗,啊,我要赶快开悟了,性了,这基础你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55390519.html
  • 白文殊修法仪轨及导论(灌顶后方可修)

    白文殊修法仪轨 能海上师由藏译汉 法师由藏译汉 夏坝活佛补充、修订 纳摩姑如曼殊郭喀雅 敬礼上师至尊妙音、愿一切时哀愍摄受 皈依发心: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,从今直至菩提...嗡 梭巴瓦许勿达 萨日瓦达日麻 梭巴瓦许勿多杭。(咒) 想世出世间,总一切法自性,即性,譬如虚空,灭诸戏论也。从之中,白色“邦”字,化为甘露,乳海鲜白净洁。沿海岸上,如茵软草,庄严妙敷。...

    夏坝仁波切

    |白文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652366082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初探-以《大智度论》为主(1)

    ”与“断”和二乘有何殊异之处?此外菩萨“学不证”涅槃,菩萨与二乘对“”的体悟,及“”的方法有何不同吗?究其实,这些都和“般若波罗蜜”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。本文就以素有“大乘百科全书”的《大智度论...一切法性以无所得故,亦教他不著一切法:这是悲智相应的“大悲行”。3、一切法性,以无所得:这是无所得为方便的“性慧”。此三心:菩提愿,大悲行、性慧就是大乘菩萨不共二乘的般若波罗蜜。  般若波罗蜜...

    释安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0846995.html
  • 三谛三的来源与发展

      三谛,就是真谛、俗谛、中谛;三,就是、假观、中。依于天台学者的一向所说,三谛是根据龙树的中观论,他们认为最有力的明文,就是中论四谛品的“因缘所生法”一颂。三是...密切关系。   至于天台所说的三名称,在菩萨璎珞本业经贤圣学观品中,也有明文可见:“三观者:从假名入二谛观,从入假名平等,是二方便道,因是二,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&rdquo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4154818.html
  • 人生指南《显密圆通是法王正道,法界梵音》(4)

    ,而下三部瑜伽则注意声字的实相——念诵。念诵一法有深有浅:浅者如事部、行部的念诵,多为诵咒,念佛菩萨圣号,略深为瑜伽部的月轮,阿字观等,需配合无我性法义而修,非是一般念佛诵可比,最深者则有金刚诵,...,重在实修观想对面本尊、种子字、月轮、莲花等入于自身,又出而回归本尊,又名“入我我入”。行部重在念诵中的三密相应的观想,其念诵有六种方法:①性,②阿字观,③观想咒轮,咒轮的每一个字皆有空性的含意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657059.html
  • 辩中边论

    。颂曰 能食及所食 此依身所住 能见此如理 所求二净空 为常益有情 为不舍生死 为善无穷尽 故此为 为种性清净 为得诸相好 为净诸佛法 故菩萨   论曰。能食者。依内处...即如实行。所真理此即故名胜义。菩萨修行为得二净。即诸有为无为善法。此二故名有为及无为。为于有情常作饶益。而故名毕竟。生死长远无初后际。故名无际。不便速厌舍。为不厌舍此生死...

    世亲菩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158292.html